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七十七章,六月,第三次试射

第七十七章,六月,第三次试射(第2/3页)

    如果使用百v度A*PP或者U*C/Q.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或者安-全模式(今日*头条须关闭安-全模式)

尔角的库房里,对这枚火箭的拆卸、排除隐患、再组装工作,也全都是在库房里进行的。

    美国空军、波音公司、通用电气、道格拉斯、雷声、洛克达因……所有参与土星-5号和阿波罗飞船制造的公司都派出了工程师,日夜不停地在库房里奋战。

    在3月底4月初,土星-5号的最早设计提出者冯 布劳恩在卡纳维拉尔角出现了,但他只是静悄悄地远观美国工程师在火箭周围忙碌,自己没有走进。

    冯 布劳恩在美国航天界的名望现在也受到了质疑。在1967年以前,冯 布劳恩虽然不便于抛头露面,但在NASA的学术界,他被成为火箭和航天事业的始祖级人物,他力主研制的土星-5号巨型火箭让肯尼迪的登月宣言成了一件基本上可以实现的工程项目。

    不过,在1967年7月长征-15发射,以及1967年12月土星-5 SA-502发射失败之后,NASA暗地里有一些人开始腹诽冯 布劳恩,认为他对航天器和火箭的设计思路不如中国那边的钱上校更有创意。

    “洛克达因F-1是我力主研制并且采用的,”冯 布劳恩说,“虽然F-1的比冲和推重比确实不够优秀,但直到现在,我仍然坚持认为,台数较少的超大推力发动机具有最好的可靠性,……我不明白中国人和苏联人怎么在火箭的第一级捆绑了27台火箭发动机,并且两次发射全部成功。”

    乔治 罗尔:“现在工程师们的看法是,中国和苏联采用推力150吨左右的较小的发动机,这可以让单台发动机很容易达到极高的可靠性,比F-1还高。”

    冯 布劳恩:“除非他们能让150吨发动机的可靠性在百分比的小数点后面再多两个9。”

    ……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

    赵宝桐和科马洛夫是第一次上太空时的搭档,他们的配合肯定是没问题的。除了这两人,长征-15/月船2号的另一名航天员是阿列克谢 叶利谢耶夫,34岁,也已经进入过一次太空。

    三人从航天员通道走出,路过记者和摄影群,向这些围观者们挥手致意,然后头也不回地踏上征程。

    时间是6月10日下午8时。

    唐华依旧在北京的航天指挥中心观看海南的航天发射。

    “唐华,你这一次还是没空来海南啊。”

    钱学森在文昌的指挥中心。第一次长征-15发射唐华在现场,发射100%成功;第二次发射唐华没在,发射时第一级坏了一台发动机,所有人惊出一声冷汗。

    第三次发射……第三次发射可是有航天员在飞船上呢。

    唐华:“不要迷信,我在不在现场不重要,火箭和飞船制造质量过关、发射流程运转正确,就一定会成功,这不是玄学,是科学。”

    钱学森用唐华听不见的音量小声嘀咕了一声:既是玄学,也是科学,还是神话传说呢。

    “火箭发射10分钟准备。”

    “火箭发射1分钟准备。”

    “30秒准备。”

    “火箭发射倒计时。”“5,4,3,2,1,发射!”

    和前两枚长征-15一样,27台发动机按顺序依次点火。

    “大三联起飞了,噢噢噢!这次也一定成功!”文昌航天发射中心,遮阳伞下的观众热烈地议论着。

    “N-3火箭起飞了!它离开了地面,向着太空进军!”

    苏联电视主持人用激情澎湃的嗓音解说,“所有发动机工作正常。30秒,40秒了,我能从指挥中心看到N-3的状态数据,27台发动机全部工作正常!”

    火箭越飞越高,4000多吨推力的发动机最终也缩为天空中的一个小亮点。在指挥中心的屏幕上能看到的图案大一点儿,但很快也不太好分辨细节了,就靠第一级上面安装的后向摄像头。直到第一级燃料燃尽脱离,“苏二”的工作100%正常,不但没有发动机停机,连一点喘振都没有。

    左右芯一级助推器脱离,中芯一级助推器脱离,第二级点火。

    第二级也全部工作正常,将第三级和登月飞船送上了200公里的近地轨道。这时候第三级点火,但只工作了一点点时间就关机,把奔月飞船送到330公里/350公里的近地轨道,然后脱离。

    现在,奔月飞船的服务舱、指令舱、登月舱要在近地轨道绕行9天,完整地模拟一次飞向月球并且返回地球所花的时间。

    在这9天的时间里,3名航天员就全呆在6吨重的指令舱里生活了。

    联盟飞船和神舟飞船也可以搭载3名宇航员,但奔月的指令舱甚至比联盟飞船还要小一点儿,却要让3名航天员在里面生活9天。

    如果9天的测试胜利结束,这就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